追光逐夢,用自強不息走出“出彩人生路”
11月24日,在全省第七次自強模范暨助殘模范表彰大會上,當先天失明的朱苓君講述自己“從先天性失明到成為無錫第一位盲人教師”的勵志故事,當兩歲失聰的楊陽與聽障女孩果果、萱萱創立“果不其然無障礙科技”……面對無光的世界、無聲的世界、崎嶇的世界,他們與江蘇479.3萬殘疾人一道,用鮮活的生命對抗命運、超越自我,照亮了精彩的人生之路。
處處都有光、人人可追夢,在江蘇這片沃土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自強不息、身殘志堅的動人故事,這片充滿愛的土壤,為廣大殘疾人提供了一個能夠平等實現自身價值的舞臺與機遇。正如朱苓君所言:“大家給予的,最好的不是同情,而是一份并肩同行的尊重。”從第一次用指尖“看見”世界,到考入華東師范大學,從靠讀屏軟件“啃”電子書,到成為復旦大學第一位盲人研究生,再到成為無錫第一位盲人教師,讓更多人“遇見光明”。朱苓君用自己的青春對抗命運、超越自我,圓了追光之夢。在這個平等友愛的大家庭中,每一個被折斷翅膀的孩子,都會得到最有力的托舉。江蘇在全國率先建成較為完備的殘疾人托養服務體系,率先實施0-16歲殘疾兒童少年基本康復服務免費救助,解決了許多事關殘疾人切身利益的現實難題,也助力廣大殘疾人在逆境中勇敢向前、綻放光彩。
平地起“春雷”、無聲有大愛,在創新進取的江蘇大地上,殘疾人也能“敲出代碼”,讓寂靜世界充滿回響。如果說朱苓君用心靈之光驅散黑暗,那么,被按下“靜音鍵”的楊陽,是用“科技之聲”構筑“有聲世界”。作為先進制造業大省的江蘇,為每一個敢于創新創造的人提供了一個充滿想象力的環境。身體的殘疾絕不影響生命的偉岸,用科技的力量,讓聽障人士能平等享受現代文明,是“果不其然無障礙科技”的使命。全國首個省級AI手語氣象主播“江小佑”,“車載手語報站”系統在蘇州公交上線,惠及當地3萬聽障朋友;核心產品“譯語手語翻譯官一體機”已廣泛應用于醫院、政務大廳。這些產品不僅是新質生產力的“加速器”,更是殘疾人走向自主生活的尊嚴“通行證”。
從追光到點燈,讓愛善意循環,讓一束光點亮另一束光,讓一朵云擁抱另一朵云。全省注冊助殘社會組織已達4268家,助殘志愿者超過86萬人。正是有了這樣一支寶貴力量,為殘疾人點亮了心中的明燈。越來越多的自強模范,因為自己被善待、被“寵愛”,從“追光者”蛻變為“點燈人”,正如獲獎者羅仁娟所言:“有人問我,羅仁娟,你這么拼,到底圖什么?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我曾在黑暗里被愛照亮,所以我想成為那個‘點燈的人’。”從無錫的講臺到蘇州的實驗室,從灌南的“殘疾人之家”到連云港的社區服務中心,江蘇大地上,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打破命運的樊籠,奏響生命的強音。而更多的助殘模范,正用愛心與行動,為他們鋪就前行的道路。
向不屈的精神禮贊,向生命的強音致敬。讓每個殘疾人走向幸福人生最能彰顯社會的文明指數,自強不息的事跡訴說水韻江蘇的溫暖答卷,當無障礙環境為行動賦予自由,當先進科技為人生插上翅膀,當平等機會為夢想提供土壤,每個殘疾人都能在友善的環境中綻放“怒放的生命”,走出“出彩人生路”。(李睿)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