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晚報》萬期嘉年華暖意濃濃
老友新朋共話紙短情長
金山網訊 暖冬和煦,情意盎然。
11月22日至24日,“朱方·恒順里”《京江晚報》萬期讀者嘉年華暨鎮報優選2025暖冬特惠活動現場,歡聲與笑語交織,回憶與溫情交融。
這場跨越萬期的約會,無數可愛、暖心的細節,如星光點點綴滿這段特殊的記憶。
時光里窖藏深情
在“萬期之路”主題展板前,58歲的讀者戴明舉起手機,拍下創刊號的版面。“這份報紙與市民相見的第一面,意義非凡。”她輕聲說道,“拍下來給我家長輩看看,他們都是晚報的老讀者了,前幾天還特意囑咐我別忘了到服務臺續訂。”
在戴明家,也留存著《京江晚報》走過的“萬期征程”。“我們家收藏了許多期意義重大的報紙,國慶專版、申奧成功、‘神五’飛天……這些記錄著國家與城市重要事件的報紙,我們一直珍藏著。”娓娓道來她與京晚的故事后,戴明轉身融入人群。
當記者轉身,她的聲音又在背后響起:“記者同志!我又想起一件很重要的事兒!”駐足、聆聽,又是一段“暖融融”的故事:“我們鎮江是‘大愛之城’,晚報上常常刊發關愛學子、愛心年夜飯等暖心的活動、故事,我們也曾連續多年參與。”對戴明而言,《京江晚報》不僅是信息的傳遞者,更是愛的集結號與放大器。通過報紙這個紐帶,無數像她一樣的普通市民,以平凡力量勾勒“大愛鎮江”名片的溫暖底色。
墨痕深處見足跡
流連于“萬期之路”主題展前的,還有那些曾經為每一個版面傾注心血的新聞人。他們的目光掠過熟悉的圖文,仿佛在與過去的青春歲月隔空對話。
“一萬天聽起來漫長,但回首時,轉眼就到了這一天。”面對展板上熟悉的稿件與版面,記者翟進感慨萬千。她的目光停留在2010年3月17日那期封面——關于蘇寧廣場奠基的報道,那是城市新地標破土而出的起點,而她就是稿件的作者之一。“我是在晚報出版第299期那天,正式到《京江晚報》上班,成為一名記者的。今天能見證萬期之喜,看到許多老作者、老朋友,還有那些曾與我們一同為新聞奔走的熱心市民,內心非常激動。”
在翟進看來,大家共同執筆寫就這座城市鮮活的歷史,陪伴晚報走過這條堅實的萬期之路。
同樣陪伴《京江晚報》從青澀走向成熟的,還有于2000年入職的謝志斌。從最初參與版面設計至今,他親歷了報紙從黑白到彩印,從紙墨芬芳到“云”端起舞的每一次升級與蝶變。“崗位在變,傳播方式在變,但對新聞品質的追求和對晚報的熱愛,從未改變。”
童心接力向未來
活動首日,《京江晚報》小記者團的義賣“市場”人氣爆棚。孩子們化身愛心使者,讓品質舊物在傳遞中煥發新生,匯成助人為樂的暖流。
“圖書、玩具!帶走好物,留下愛心!”市紅旗小學(夢溪校區)三年級學生顧譯心在攤位前賣力地吆喝。正是通過小記者團一次次的社會實踐,她完成了從“小讀者”到“小記者”的轉身。談及家中續訂了十多年的《京江晚報》,她最愛看的是那些獻愛心、公益捐贈的暖心報道。“看報紙讓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做好事,現在我自己也能參與,感覺特別棒!”
舞臺之上,另一群小讀者則以文藝歌舞的形式訴說著對城市的關注、對京晚萬期的感情。一萬期,是一個里程碑,更是一個新起點。
時光會老,報紙會泛黃,但那份連接讀者與報人、貫穿過去與未來的深厚情誼,將在每一個暖心的故事里,生生不息。(記者 郭淑嫻)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