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時代,漫畫行業為何要向“可看”“可玩”“可互動”進化

最近內容行業的最大變化之一,就是年輕用戶的閱讀行為正在快速遷移。從傳統長內容,到短視頻、短劇、直播,再到各種互動式體驗,內容形式的革新正在重排行業格局。
在這樣的背景下,漫畫行業也迎來了一輪值得關注的形態升級。漫劇、互動漫畫、虛擬角色等“新物種”,正在逐步突破傳統條漫的增長天花板,為行業帶來新的可能。
這并非空談,而是多個平臺、工作室和創作者正在真實探索的方向。
首先來說說漫劇。短視頻崛起之后,內容傳播方式發生徹底變化。漫畫行業也在主動擁抱這一變化。自 2021 年快看漫畫在發布會上推出漫劇后,在最近一兩年隨著 AIGC 的快速發展,AI漫劇爆發,自此成為內容行業新趨勢。
漫劇的優勢在于:制作成本遠低于動畫,表達方式接近短視頻,更容易在抖音、快手、B 站等平臺傳播,更適合吸引潛在新讀者回流原作……
近年來,多部漫畫通過漫劇獲得新關注度。這說明:短視頻不是漫畫的競爭者,也可以是漫畫的入口。對處于拉新壓力下的行業而言,漫劇正在成為值得投入的新渠道。
而互動式漫畫也是最近一年業內討論較多的內容創新之一。它與傳統條漫最大的區別,是加入選擇與沉浸式演繹。用戶不再只是滑動屏幕,而是可以參與劇情分支,觸發不同走向,讓閱讀變成近似游戲的體驗。
例如市面上一些典型作品,會加入角色互動語音、分支選項、動效、高光視頻等。隨著《DOLO 最后的夏天》等互動作品的熱度上升,也證明了互動形式的真實吸引力。這些作品在年輕女性讀者中尤其受歡迎,用戶愿意花更長時間停留、反復體驗不同結局。
在注意力競爭激烈的當下,互動式漫畫“留存更強”的特性,為行業提供了一個新增長點。
隨著二次元文化在主流社交平臺滲透加深,漫畫角色的傳播方式也出現變化。過去,角色只存在于作品中;而現在,角色可以出現在直播、短視頻、品牌合作、官方社交運營等多個場景中。
例如:一些原創漫畫角色以虛擬形象登陸短視頻平臺;IP 角色參與事件型營銷或節日內容;角色以虛擬人方式參與直播、廣告等。這些方式本質上是延長角色生命周期,讓角色“活”在內容之外,建立更強的情感連接。
對年輕用戶來說,角色的人格魅力往往比劇情更有傳播力。這也是為什么虛擬偶像、二次元虛擬主播近兩年在主流平臺上熱度上升。
總之,漫劇、互動體驗、虛擬角色的出現,不僅僅是技術變化,而是整個行業在回應一個核心問題:在短視頻時代,漫畫如何重新獲得用戶的時間?新形態的出現,使得漫畫不再局限于“閱讀”,而可以變成互動、觀看、參與,甚至共創。這種內容層次的拓展,為漫畫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
內容形態的創新可能無法立即解決行業的所有問題,但它可以帶來新的用戶場景、新的消費方式和新的商業機會。
這些趨勢共同構成了國漫未來的重要方向,也是行業破局的關鍵支點。漫畫行業確實經歷了陣痛,但新物種的出現意味著行業并未停滯,而是在悄然孕育新增長。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費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