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棗甜,鐵運載福來
11月14日,和田貨場暖意融融,一列滿載8車和田大棗的冷藏集裝箱專列鳴笛啟程,向著4400公里外的北京疾馳。這趟新疆鐵路首開的直達多式聯運助農專列,不僅打通了和田農產品出疆的新通道,更讓邊疆的甘甜果實與內地大市場精準對接,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鐵力。
破瓶頸通梗阻,鐵脈架起連心橋。長久以來,和田大棗雖品質上乘,卻受困于“運輸遠、保鮮難、成本高”的瓶頸,優質農產難覓“好出路”。新疆鐵路部門精準破局,以“優先配空、優先裝車、優先掛運”的硬核舉措壓縮流程,用全程冷鏈監控技術守護新鮮,靠“公鐵聯運”實現無縫銜接,將7天直達的運輸時效變為現實。這趟專列不是簡單的物流載體,而是打破地理阻隔的“連心橋”——它讓和田的田間地頭與北京的商超貨架緊密相連,讓邊疆特產跨越山河不再是難題,更以可持續的運輸機制,為年底3500噸和田大棗外銷筑牢根基。
載碩果傳希望,鐵運鋪就致富路。列車車廂里,每一顆飽滿的大棗都承載著農戶的期盼。過去,分散運輸的損耗與層層中轉的成本,讓農民的“豐收喜悅”打了折扣。如今,專列構建起“田間集貨—鐵路干線—末端配送”的完整閉環,新疆順豐的參與更讓物流鏈條高效暢通,既降低了運輸成本,又讓大棗以“剛下樹”的新鮮度搶占市場。從枝頭到舌尖的時效提升,直接轉化為農戶的收益增長,配套的采摘、包裝產業隨之興起,讓更多當地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讓“好收成”真正變成“好收入”,讓增收致富的希望在鐵軌延伸中愈發清晰。
聚合力興產業,鐵力激活新動能。這趟助農專列的意義,遠不止于運送一批大棗。它是鐵路部門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初心的生動實踐,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創新樣本。通過優化運輸結構,鐵路將大運量、長距離的優勢與物流企業的終端服務相結合,讓“新疆味道”走向全國的同時,倒逼種植環節標準化升級,助力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從鄉村慢火車守護山鄉出行,到助農專列賦能產業發展,鐵路始終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用精準服務架起“輸血”與“造血”的橋梁,讓邊疆地區在與內地的互通有無中煥發新生機。
當第一縷棗香隨列車飄向遠方,這趟助農專列已不僅是一趟運輸任務,更是鐵路服務民生的鮮活注腳。鐵脈延伸之處,既有農產外銷的通途,更有鄉村振興的坦途。相信在鐵路力量的加持下,會有更多和田好物走出邊疆,讓更多農戶借著鐵運東風,收獲沉甸甸的幸福與希望。(陳德芳)
【廣告】(免責聲明:本文為本網站出于傳播商業信息之目的進行轉載發布,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及立場。本文所涉文、圖、音視頻等資料的一切權利和法律責任歸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擔。本網站對此資訊文字、圖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實性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亦不構成任何購買、投資等建議,據此操作者風險自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進行刪除。
責任編輯:費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