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特色招聘會25場、涉航企業擴招百余名大學生——鎮江經開區精準引才賦能產業“起飛”
金山網訊 產業脈動與人才活力在鎮江經開區交織激蕩。近日,菲舍爾航空部件(鎮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菲舍爾”)生產車間內,2026年應屆畢業生霍鑫昌正跟著師父徐浩傳,對照圖紙細致檢查即將發往泰國的飛機頭等艙定制部件。
精準引才,從校園到職場無縫對接
這位來自江蘇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江蘇航院”)通用航空器維修專業的小伙子,通過今年9月鎮江經開區組織的秋季低空經濟產業“高校行”招才活動,實現了從校園到職場的無縫銜接。
得益于國產大飛機商業化發展,菲舍爾目前承擔C919的兩項配套生產任務。一項是結構件工作包,包括飛機翼梢小翼和擾流板的生產;一項是內飾的制造,包括駕駛艙、登機區、行李箱等8個小工作包。
今年8月以來,菲舍爾生產線24小時不停工。為了應對不斷增長的生產發展需求,企業在秋季招聘中擴招100多名2026年應屆畢業生。其中,來自本地江蘇航院的畢業生占比達三分之一。“專業對口,還有學長師父手把手帶,我本身對航空事業非常感興趣,希望自己為國家航空工業貢獻力量!”霍鑫昌道出了眾多扎根鎮江經開區航空航天產業畢業生的共同感受。
幾乎同一時間,上海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專業的碩士畢業生偶琛的故事,演繹了人才與產業的另一種“雙向奔赴”。
“寫論文查閱文獻和網絡資料時,‘航天海鷹’4個字引起了我的好奇。”深入了解后,偶琛得知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海鷹”)是國產大飛機C919機體結構的九大供應商之一,且業務擴展至蓬勃發展的低空經濟領域,與自己的專業十分契合。巧合的是,在今年校園雙選會上,他與航天海鷹“不期而遇”。如今,他已成為企業復材批產中心的工藝員,在國家航空制造一線將理論轉化為實踐。
產業聚才,與高質量發展相輔相成
霍鑫昌和偶琛的經歷,是鎮江經開區圍繞低空經濟、航空航天等特色產業,精準引才、高效聚才的生動縮影。今年以來,鎮江經開區錨定產業人才需求,依托特色產業集群優勢,主動“走出去”對接高校資源,打造系列專場招聘活動,實現“產業需要什么人才,就引進什么人才”。
本輪秋季校招期間,鎮江經開區已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江蘇航院等高校舉辦特色專場招聘會25場;組織菲舍爾、航天海鷹等205家企業,推出4253個崗位,吸引3897人報名,最終達成就業意向1166人,為航空航天等產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今年10月,在北京招聘期間,我們就收到近200份高層次人才簡歷,覆蓋多所重點高校,生源質量明顯提升!”菲舍爾人力行政總監朱燕琴感慨,“政府搭臺”的招才模式,不僅提升了求職者對企業的信任度,更通過精準匹配大幅提升招聘引才的效率。
生態留才,創新服務營造暖環境
“引才是基礎,留才是關鍵。”鎮江經開區人社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低空經濟、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需求,今年鎮江經開區創新構建“1+2+3”人才服務體系——“1”支由“人社局+航空產業園+企業聯絡員”組成的人才服務鐵軍;“2”類升級后的基礎性與中高端數字化人才服務平臺;“3”張精準對接的服務清單。截至目前,區人社部門已走訪全區涉航企業,征集用工需求1345個,成功匹配1275人。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鎮江經濟發展的主陣地,鎮江經開區將低空與航空航天產業列為四大主導產業之一,這是技術密集、創新活躍、附加值高的未來產業,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今年以來,鎮江經開區低空與航空航天產業的發展可圈可點——上半年,鎮江經開區航空航天產業鏈實現產值7.4億元,同比增長21.4%,保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下半年,鎮江至南京低空試驗航線成功首飛,這是鎮江積極融入長三角低空經濟網絡、構建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的重要里程碑。
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產業的蓬勃活力與持續動能,離不開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英才與鎮江經開區實現“雙向奔赴”。隨著低空與航空航天產業加速“起飛”,鎮江經開區正以精準的引才策略、完善的政策支持、貼心的服務保障,描繪“人才與城市共成長”的美好畫卷,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筑牢人才根基。(記者 潘宇琴 通訊員 蔣青雯 解夢菲)
責任編輯:龔逍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