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探索構建“1+3+N”體系突出末端治理
筑牢基層安全防線 守護萬家燈火
金山網訊 秋冬之交的鎮江,街巷煙火升騰,企業車間忙碌。一派火熱景象的背后,一張張細密扎實的基層安全治理網絡正悄然運轉,守護著城市的安寧與百姓的平安。立足防患于未然,我市將抓基層、打基礎作為提升安全治理能力的固本之策,探索建立“1+3+N”統籌協調和責任落實機制,以滾動培訓、聯動檢查、結對幫扶等形式提升基層監管能力,推動安全監管力量下沉、關口前移,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基層安全治理路徑。
基層安則全局安。自2022年起,市委、市政府將加強基層應急管理末端治理置于突出位置,連續數年重點部署,今年更將基層安全生產與消防綜合治理能力建設,提升為市、縣黨委主要領導領辦破解的突出問題,共同謀劃鎮街“一支隊伍管安全”機制建設。
明晰的責任體系是有效治理的基石。我市創造性構建起“1+3+N”安全生產與消防安全工作責任體系,即由鎮街主要領導扛起總責,分管領導、消防派駐干部和派出所民警牽頭推進,鎮街、職能部門及村(社區)相關人員則劃片包干,全員參與日常安全監管。這一體系下,全市18個重點鎮街配備了5名以上在編專職安全監管人員,其余鎮街也確保有3名以上監管人員,所有鎮街均配備了至少1名專職消防安全監管人員。此外,33支政府專職救援隊全面融入日常消防巡查。目前,扎根鎮街的安全生產與消防監管力量已達492人,同比增長12.9%,基層監管“腿腳無力”的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治理的成效見于末梢。在丹徒區,一家名為“一城百味”的零售店曾是典型的“三合一”場所,經營、倉儲與住宿混雜,風險暗藏。在基層安全巡查員笪翔中及其同事一次次“婆婆嘴”式的勸導和觸目驚心的火災案例警示下,店主深受觸動,借店鋪重新裝修之機,主動將安全整改納入計劃:合理規劃倉儲、清理逃生通道、遷出住宿人員,徹底告別了“三合一”格局。這正是鎮江運用“1+3+N”體系,將責任壓實到社區、落實到人頭,通過耐心勸導與精準整治相結合,成功消除風險隱患的生動縮影。
一面抓健全機制,一面從提升人員履職能力入手,為基層安全治理固本強基。市、縣兩級應急管理和消防部門定期組織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培訓,滾動對鎮街監管人員和3014名社會面小場所安全巡查員開展實用性業務培訓。市應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局每年開展基層應急管理業務能力比武,今年還指導丹陽市舉辦市、鎮街、村(社區)三級安全員安全技能競賽,并鼓勵基層工作人員參加注冊安全工程師等專業培訓考試,對獲得資格的人員優先提拔使用、適當提高待遇,全方位激發基層監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專業性,推動鎮江基層安全治理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記者 陳志奎 通訊員 呂菁)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