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數學教學添新活力 數字驅動破解傳統教學痛點
金山網訊 近日,針對當前大學數學教學中模式固化、互動性不足,以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薄弱等突出問題,一項以數字驅動為核心的智慧數學教學新模式成功落地。該模式精準切中傳統教學的痛點,通過構建全新教學范式、優化教學實施流程、創新教學工具,為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長期以來,部分大學數學課堂仍延續“教師主講+板書習題”的傳統模式,教學內容多聚焦理論推導,與實際應用脫節,學生常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這種固化的教學模式不僅缺乏靈活性與互動性,也使得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應用創新能力難以得到有效鍛煉,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數學思維與核心素養的提升。如何打破教學僵局、讓數學教學更貼合學生需求與時代發展,成為高校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
為破解這一難題,江蘇大學大學數學教學團隊經過深入調研與反復實踐,構建起以“知識交叉、智能融合、手腦并用”為核心的智慧數學教學新范式。在“知識交叉”層面,團隊摒棄數學課程的單一化教學,將數學知識與工程實際背景深度結合,打造“數學—工程”雙向驅動的課程體系。
“智能融合”則成為新模式的技術支撐。團隊借助人工智能、知識圖譜、動態幾何等技術,依托千筆作業、云班課等平臺,搭建起個性化學習的智慧課堂。教學過程中,AI系統會自動采集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精準識別知識薄弱點,為每位學生生成專屬錯題集與針對性訓練內容;教師則根據AI生成的學習報告,動態調整教學重點與節奏,形成“數據采集—診斷反饋—精準教學—效果評估”的閉環教學流程,讓教學更具針對性與高效性。同時,團隊還搭建了“知識樹+GeoGebra+AI”數智化資源平臺,開發云教材、互動繪本等可視化學習資源,讓原本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可看、可感,推動課堂從“板書+習題”向“可視化+交互+智能”的新型智慧教學環境轉變。
在“手腦并用”理念指導下,團隊通過項目驅動、工程案例分析、數字孿生模擬等方式,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比如,結合工業生產中的調度問題設計探究項目,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數學建模、數據分析與方案設計,在實踐中鍛煉邏輯思維與創新能力,實現從“會解題”到“會用題”的轉變。
教學工具的創新進一步為新模式賦能。團隊整合GeoGebra、Python、MATLAB等工具,打造可視化教學平臺。在微分方程教學中,通過三維動態圖直觀演示熱傳導過程,將復雜的方程應用場景具象化,據統計,采用該方式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度更加直觀。此外,團隊對千筆作業系統的智能題庫進行改造升級,新增難度自適應與錯因診斷功能,學生可根據自身水平獲取適配練習題,系統還能針對錯題分析錯誤原因,輔助學生查漏補缺。
“智慧數學教學新模式的推行,不僅讓課堂活了起來,更讓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與應用能力顯著提升。”參與教學改革的教師表示,未來團隊將繼續優化數字化教學資源與工具,推動這一模式在更多高校推廣應用,助力大學數學教學質量實現更高水平的提升。(辛玥)
責任編輯:值班賬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