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維度繪就“榮炳振興”新圖景
——訪丹徒區榮炳鹽資源區黨工委書記樂祥安
金山網訊 綠水青山間,標準化廠房鱗次櫛比;鄉村田園里,文旅新地標次第呈現;白墻黛瓦下,宜居小鎮散發獨特魅力……當汽車駛入丹徒區榮炳鹽資源區境內,茅山余脈的蒼翠撲面而來,空氣里彌漫著稻谷特有的清香和成熟的味道,一派明艷動人的豐收景象。
站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上,位于茅山革命老區的榮炳,如何打好“十四五”收官戰,下好鄉村全面振興“這盤棋”?近日,《鎮江日報》“開發區街鎮新觀察”采訪組走進榮炳,對榮炳鹽資源區黨工委書記樂祥安進行專訪。
聚焦產城協同,建設現代化產業園
在區域經濟競相發展的浪潮中,榮炳將堅持“以產興鎮、以鎮促產”為核心邏輯,全力推動產業和園區的深度融合與良性互動,致力打造一個產業高度集聚、功能完善齊備、環境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產業園區。
在樂祥安看來,這一戰略不僅是園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為此,榮炳堅定不移地把產業集聚作為首要任務,為產城協同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作為榮炳首個入選江蘇省民間投資重點項目的標桿工程,丹徒弗斯特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項目總投資15億元,標準化廠房建設規模逾23萬平方米,氣勢恢宏。由園區培育成長的本土企業——江蘇奧聯智造谷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打造的榮創新能源汽車一期項目已初見成效,成功引入16家規上企業并實現100%投產,累計納稅超2000萬元,展現出強大的產業集聚力和產出效益。更值得期待的是,隨著二期項目(丹徒弗斯特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項目)投產,這里將集聚近百家制造業企業,不僅有力推動市級提級管理園區——榮炳電子與精密制造產業園能級提升,更將打通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本地協作的“內外循環”,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堅實的產業基礎需要一流的承載平臺作為支撐。樂祥安認為,產城融合的終極目標,是實現產業、園區與人的和諧共進與可持續發展。榮炳通過前瞻性的規劃與系統性的布局,推動三者形成良性循環,為產業發展和人口集聚構建“硬環境”。在生產性基礎設施方面,嚴格按照市級提級管理園區的標準,推進路網、供電、供氣的建設和改造,同步配套污水處理廠、生態綠化工程等環保設施,確保企業生產運營無虞。同時,加快補齊生活服務短板,通過集中建設人才公寓、便民商場超市,以及打造集美食街、文化休閑于一體的“夜間生活圈”,為企業員工提供“一站式”的生活服務解決方案,使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基地,向功能復合、充滿活力的城市功能區蛻變。
聚焦三產融合,建設現代化文旅區
“一產筑基、二產延伸、三產互動”是榮炳三產融合發展的核心模式,以農業生產為基礎,以重大項目為牽引,通過產業鏈延伸和產業融合建設現代化文旅區。
總投資2.5億元的江蘇鑫德農業現代化農產品深加工及倉儲項目,正是榮炳夯實一產基礎的“強引擎”。該項目超越傳統加工廠的定位,致力于打造集標準化深加工車間、智能化冷鏈倉儲中心、產品研發實驗室于一體的智慧農業綜合體。尤為重要的是,項目采用“公司+農戶”模式,由鑫德農業負責提供稻種、技術指導、貸款擔保與收購加工銷售,農戶專注于生產,通過緊密協作保障了產品品質,帶動了農民就業,提升了產業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如果說鑫德項目是“接二連三”的典范,那么西谷里生態農旅項目則是“跨二進三”、實現三產聯動的生動實踐。該項目依托榮炳豐富的山水資源與文化底蘊,緊扣“農耕文化傳承、鄉村功能重塑、產業融合升級、藝術場景賦能”四大核心,系統性探索農旅融合發展新模式。項目一期以生態農業為核心,發展智慧農業,建設高標準種植示范區,并布局茶文化體驗、田園藝術營地等業態,同時深挖非遺資源,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和文創衍生品,提升附加值。二期則以文旅為紐帶,規劃民宿聚落、康養旅居,設計親子研學、紅色教育、田園藝術等深度體驗場景,旨在打造“周末微度假”目的地。
鑫德農業項目與西谷里項目的并行推進,清晰地勾勒出榮炳園區“聚焦三產融合,建設現代化文旅區”的發展脈絡。前者通過工業化的思維和智能化的手段,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保障了主導農產品的競爭力和效益;后者則通過文旅的場景賦能和體驗升級,打破產業界限,融合農業、文旅、教育、康養等多業態,重塑鄉村功能與價值。一個產業繁榮、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文旅區呼之欲出。
聚焦山清水秀,建設現代化宜居鎮
榮炳靜臥于茅山之麓,并坐擁“兩河五湖五水庫”的優越生態本底。如今,這片靈秀之地正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為指引,聚焦山清水秀,全力推進現代化宜居鎮建設。
在建設宜居家園的過程中,園區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精心統籌空間布局。一方面,著力保護“兩河五湖五庫”等珍貴山水資源,提升生態河道覆蓋率;同時,持續加大環保投入,實施水環境防護三級防控體系、完善污水管網配套等系列工程,從源頭上守護碧水清流;集中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通過片區化建設、特色化培育,榮炳成功創建西山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建成1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培育村,并有序推進2個村片區化建設任務,鄉村風貌煥然一新,秀美榮炳的底蘊更加深厚。
另一方面,針對以往生活配套相對不足的短板,榮炳園區精準發力,以功能完善提升區域吸引力。聚力基礎設施再提升,規劃建設新能源汽車超級充電服務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適應綠色發展趨勢;改造提升園區衛生院醫療環境,支持睦鄰養老服務中心、精神障礙康復點、家門口慈善等普惠性服務發展,構建覆蓋廣泛的民生服務網絡。創新采用工業綜合體模式,配套建設商業設施,滿足企業員工和居民的日常消費需求。
榮炳園區通過打好生態建設與配套完善的“組合拳”,山水更秀美、生活更便利,一個融生產、生活、生態于一體,彰顯“山水榮炳”獨特魅力的現代化宜居鎮已初見雛形,吸引著更多的目光。“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榮炳的百姓既能享受到現代城市的便利,又能擁有鳥語花香、守望相助的田園生活,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宜居鎮區。”樂祥安說。
如今,榮炳這片承載著紅色記憶的土地,正以產業之興、文旅之美、宜居之樂三個維度的現代化建設,生動詮釋著鄉村振興的豐富內涵。(記者 崔寧華 欒繼業 通訊員 江偉珩 李夢雨 彭慶云)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