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暖中秋,圣賢公益團隊敬老院里送上“團圓味”
金山網訊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佳節別樣親。”又逢中秋時節,團圓的暖意也在丹陽市訪仙敬老院的庭院里緩緩流淌。10月5日,丹陽圣賢公益團隊的20余名志愿者帶著滿心熱忱與滿滿心意奔赴而來,用雙手編織溫暖,用陪伴驅散孤寂,讓老人們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一個別樣溫馨的中秋佳節。
當天上午8時,志愿者們帶著理發工具、指甲剪、新鮮食材齊聚敬老院,無需過多言語,大家默契地兵分三路忙碌開來。理發區里,志愿者輕握剪刀,仔細詢問老人的喜好,細碎的發絲落下,映出老人們臉上漸漸舒展的笑容;修剪區中,志愿者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為老人修剪指甲,指尖的溫柔伴著家常話,讓暖意從指尖傳到心間;餐廳內更是一派熱鬧景象,和面、拌餡、包餛飩,動作行云流水,一個個飽滿的餛飩像元寶般鋪滿托盤,蒸騰的熱氣里滿是家的味道。正如古詩所云“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刻無需千里遙望,這份近在咫尺的陪伴,便是最動人的“嬋娟”。此外,志愿者們還為老人獻上了精彩的文藝節目。
“托共產黨的福喲!現在我們五保老人多幸福,他們從丹陽大老遠來,幫我們剃頭、剪指甲,還煮餛飩給我們吃,在敬老院住得比家里還舒心!”71歲的五保老人毛紀鳳拉著志愿者的手,臉上的笑容像秋日的暖陽,話語里滿是真切的感激,簡單的字句里,藏著最質樸的幸福。
人群中,來自常州圣賢公益團隊的呂扣平、張立鵑夫婦與16歲的兒子呂博聞格外顯眼,少年包餛飩的動作熟練又認真,指尖翻飛間滿是朝氣。這是一幅已持續9年的“家庭公益圖景”——從呂博聞7歲第一次跟著父母走進公益現場,敬老院的中秋便成了他每年的“必修課”。“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培養,九年的堅持,是我們想送給孩子最珍貴的成人禮。”夫婦倆的話語樸實卻有力。而呂博聞則笑著說:“國慶放假來這里陪老人,做些有意義的事,能學到學校里學不到的溫暖,感覺特別值。”這份跨越九年的堅守,恰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讓善意在代代相傳中愈發醇厚。
據了解,丹陽圣賢公益團隊成立于2016年,由一群熱愛國學、踐行圣賢文化的人士自發組建。多年來,他們始終秉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訓,定期走進各鄉鎮敬老院,用常態化的陪伴與服務,將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融入點滴行動。團隊負責人干雙娣說:“中秋是團圓的節日,我們希望用這些小事,讓老人們感受到家的溫暖,更想讓尊老敬老的種子在年輕人心里生根發芽,讓‘孝道’的當代價值被更多人看見、傳承。”
中午時分,餛飩的香氣與歡聲笑語交織在訪仙敬老院的餐廳中。這個“情暖中秋·愛潤孤老”的活動,沒有華麗的儀式,卻有最真誠的陪伴;沒有貴重的禮物,卻有最暖心的守護。正如“愛人者,人恒愛之”,公益團隊用善意溫暖了老人的佳節,而這份溫暖,也將在時光里慢慢發酵,成為滋養人心的力量,讓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歲月流轉中永不褪色。(蔣須俊 周鎖泉 欒繼業)
責任編輯:董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