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丨【小蘇說·家鄉水】赤山湖何以“出圈”?這部千年“水利教科書”太硬核
【編者按】
千年水韻,潤澤江蘇。在這片因水而興、依水而盛的土地上,治水的智慧始終與為民的初心交相輝映。一代代奮斗者以水為筆、以民為本,將安瀾興水、生態惠民的時代華章,深深寫入江蘇大地的壯闊圖景。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復興的偉業更需青春力量的接續奮斗。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為指引,《小蘇說·家鄉水》系列公開課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引導廣大青年在行走水脈、讀懂家鄉中厚植家國情懷,勇擔時代使命,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
國慶假期第二天,如果你還沒確定出游去向,有一處小眾秘境,是避開人潮游玩的好選擇——位于江蘇句容的赤山湖。這座始于三國時期的水利遺產歷經1700多年風雨,至今依然守護著秦淮河流域的安瀾。今年9月10日,“赤山湖灌溉工程”成功入選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這份沉淀千年的治水智慧,在新中國76周年華誕前夕,獻上了一份獨特的賀禮。它向世界生動講述著中國 “道法自然” 的生態傳承,也展示了赤山湖歲月煥新的綠色蝶變。
詳情點擊:https://m.ourjiangsu.com/news/2025/10/2/1422532477928288256.html
責任編輯:華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