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雙軌,破壁出圈——鎮江借“蘇超”譜寫文旅推介新篇章
金山網訊 以賽事為媒,讓文化發聲。在長達三個多月的“蘇超”常規賽賽季中,鎮江文旅開展了一場場別開生面的創新實踐,突破了傳統的展會推介模式,將文旅推介巧妙融入動態的賽事脈絡,使其從靜態的陳述轉變為可觸可感的場景對話,從而讓深厚的歷史底蘊與鮮活的當代生活有機相連。
內容創新:文化資源的當代轉化
活化IP,開展歷史人物的現代巡演。鎮江以“非遺傳說+詩詞”雙IP為主線,打造了一支特殊的“推介天團”,構建起跨越時空的推介敘事。在徐州客場,白娘子、小青、許仙、法海與辛棄疾等歷史與神話人物集體“閃現”,以一場《千年等一回》的快閃演出打破“次元壁”,讓漂浮的傳說“落地生根”,將三千年文化基因注入現代都市的脈搏;在蘇州盤門景區,白娘子與許仙的賽前聯動,更以故事化方式串聯兩地文脈,使推介兼具情感張力與文化深度。
再造情景,實現研學線路的持續深化。鎮江文旅精心打造了《跟著王安石趣玩寧鎮揚》《米芾鎮江行》等情景研學線路,以“京口瓜洲一水間”的詩意和米芾在鎮江生活40年的故事為引,讓歷史名人王安石、米芾化身“研學導師”,帶領學生深度體驗寧鎮揚三地的文化精華。從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的模擬科舉,到鎮江中國醋文化博物館的古法釀醋體驗,再到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漕運歷史展示,這種“歷史IP+情景互動”的模式在不同場景中持續深化,重構研學體驗,讓文化賦能旅游線路,創造記憶點,形成完整的文化認知閉環。
場景構建:多元空間的立體敘事
主場演繹,進行傳統與現代的系列對話。在鎮江的多個主場賽事中,文旅推介均呈現出層次豐富的場景構建。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的典故被創新編排為鼓陣表演,歷史豪情與體育激情融為一體,形成強烈的視聽沖擊與文化共鳴;西津渡古街則化身“流動的劇場”,身著宋明服飾的NPC引導游客參與投壺、拓印等傳統游戲,感受“一眼看千年”的沉浸氛圍。這些不同形式的場景推廣,共同構建起一個立體的城市文化體驗空間,為9.9元的票根注入地域文化的情感價值,讓身臨其境的感受更加具體。
校園延伸,促進青春與文化的深度對話。“第二主場”高校系列活動是場景構建的特色之舉。鎮江文旅與在鎮多所高校聯動,實現“一校一策”的精準落位。從歌舞表演到無人機展示,從非遺體驗到社團合作,這些活動在不同的校園里綻放出各具特色的文化魅力,90個非遺、文創、青春小店等攤位,與各高校特色研學產品、學生社團形成校地聯動的新窗口,讓3.5萬名高校新生和12萬高校學子在賽事、市集與演出的交織中,重新認識鎮江,感受鎮江的活力與溫度。
服務優化:細膩體驗的持續升級
文創賦能,城市IP的有機生長。鎮江推出的系列文創產品,不僅是賽事記憶的載體,更是城市IP與“文旅體商”融合發展的生動體現。其中,可愛靈動的鎮江吉祥物“醋寶”就是香醋文化符號轉化成為的城市代言形象。圍繞這一IP,鎮江進一步開發出香醋美式咖啡、醋寶扇子等衍生產品,實現了從文化感知到消費體驗的自然轉化,展現出IP引領下文旅與商業、體育場景的深度融合。同步推出的“文旅護照”以“一碼通”整合觀賽指南與旅游攻略,串聯交通、住宿、美食等多重服務;詩詞扇面、鎮江元素冰箱貼等產品,則在實用功能中注入文化內涵。這些文創體系共同構建起“可帶走、可體驗、可傳播”的城市記憶,讓文化以更輕盈、更當代的方式融入公眾生活。
真心實意,完善溫情服務網絡。在“蘇超”賽事期間,“心宜鎮江”文旅志愿者共參與531人次,累計服務2100小時,以“服務員+導游員”的雙重身份,構建起一張覆蓋全域的溫情服務網。他們既是高鐵站的引導者、景區的講解員,也是西津渡古街的“古裝NPC”和市集的秩序維護者,更是城市形象的生動詮釋者。為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鎮江文旅還組織開展“志愿者座談會”,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持續優化服務流程與內容設置,實現志愿服務的動態改進與良性循環,力爭讓每一位來賓都能在細節中感受“心宜鎮江”的真誠。
傳播創新:多元聲量的融合破圈
構建全民共創的傳播新生態。在傳播策略上,鎮江文旅通過話題引領、達人示范與全民共創相結合,構建起多層次、廣覆蓋的傳播體系。一方面,依托“蘇超”賽事熱點,策劃推出#跟著“蘇超”游鎮江#、#醉美打卡點#等互動話題,并邀請多位網絡達人參與內容共創,相關視頻累計播放量超1800萬次,形成首輪傳播聲勢。另一方面,通過不定期組織“文旅體驗官”等活動,吸引青年群體積極參與。在體驗后自發創作并發布了歌曲、相聲、旅行vlog等多種形式的原創內容,實現了從“被動接收”到“主動傳播”的轉變,形成了“達人引領、素人跟進”的良性傳播生態,顯著提升了城市品牌的親和力與真實感。
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轉化新路徑。一方面,通過將直播間嵌入景區實景,有效擴大了傳播半徑。在中國醋文化博物館設立的“水韻江蘇”攜程星球號直播間,以“跟著蘇超游江蘇”為主題的直播交出了觀看熱度超156萬,訂單量近2萬,銷售額突破420萬元的亮眼數據。另一方面,鎮江文旅配套“蘇超”推出了《鎮江漫游手冊》、系列消費券,設計了多條主題打卡線路,累計發放鎮江手繪地圖6萬冊,構建起“內容引領+政策驅動+線路承載”的三位一體推廣機制,實現了從流量到銷量的高效轉化。
鎮江文旅借勢“蘇超”賽事的系列實踐,展現了文旅推介的無限可能。賽事終會落幕,但那些被文化浸潤的瞬間、被服務溫暖的記憶、被創新打動的心靈,將成為人們再次出發的理由。未來,鎮江文旅將持續深化“文旅+”融合戰略,從完善創作者、參與者獎勵機制,暢通公眾創意采集渠道,拓展志愿服務延伸場景等多維度發力,聚合市民、球迷、網友、文旅企業等多方力量,推出一系列兼具文化底蘊與時代趣味的文旅產品,讓大家看見一個更“有意思”、更“有溫度”的江南古城。(通訊員 黃祉綺 韋燁 記者 王含)
責任編輯: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