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落子“三角棋局” ,打開區域協同新通道
腳步是丈量機遇的標尺。今年以來,江蘇鎮江招商團隊步履不停,鎮江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帶隊“走出去”,以密集拜訪、精準對接開啟面向未來的深度聯動。由此形成“頭雁效應,群雁振翅”,各板塊、各小分隊密集開展專題招商活動。
全市層面“4232”招商活動體系全面鋪開,以“跳出鎮江發展鎮江”的視野,擁抱寧鎮揚“小三角”,融入長三角、珠三角“大三角”,在區域協同棋局中不斷落子布局,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擁抱“小三角”,打造同城化發展樣板
鎮江地處長三角中心區域,既是寧鎮揚一體化、南京都市圈建設的重要支點,也是連接多個戰略區域的橋梁。近年來,鎮江積極把握地理相鄰、人文相親、經濟相融的優勢,加快推進與南京在基礎設施、產業創新、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在句容經濟開發區,“融入南京、接力鎮江”已成為現實寫照。南京地鐵S6號線直通句容,工作日客流量達3.5萬人次,節假日超過6萬人次,雙城生活日益常態化。隨著滬寧沿江高鐵開通,句容站正式運營,寧鎮兩地的時空距離進一步拉近。
進入句容經開區,項目建設的澎湃勢頭奔涌而來。因擴能需要,母公司位于南京的高光集團把目光投向了“近鄰”鎮江句容。隨著位于句容經開區的江蘇高光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首條G8.6代AMOLED金屬掩膜版生產線建設進入關鍵節點,顯示材料領域迎來里程碑式突破。公司運營中心總監張紅娟對未來充滿信心:作為填補國內空白的戰略性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將實現我國在OLED核心治具領域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同樣來自南京的凱米膜項目,已從“施工圖”進入了“實景圖”。為提升營商環境,句容經開區設立為企服務中心,推行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優化審批流程,實現“園區事園區辦”,顯著提升項目落地效率。凱米膜項目從正式簽約到開工建設僅用時36天,跑出了“拿地即開工”的建設加速度,體現了“句滿意”的營商環境。
鎮江是南京都市圈的重要成員,距離南京最近、聯系服務最緊、承接輻射最直接、共享資源最便捷、協同發展最有基礎。為用好用足這一優勢,鎮江與南京已簽署《共建G312產業創新走廊框架協議》。
9月1日,312國道鎮江段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線迎來試通車。作為連接南京和鎮江主城區的重要快速通道,該工程串聯起句容寶華、下蜀,丹徒高資,鎮江高新區,高校園區等重點片區,為寧鎮之間深化項目、載體建設等打下了基礎。鎮江將深入研究寧鎮產業圖譜,發揮產業鏈比較優勢,密切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合作,形成更大范圍的產業集群效應。
對接“大三角”,借梯登高提升發展能級
在更大范圍的長三角區域中,鎮江注重“左右逢源”,以寧鎮揚“小三角”融入長三角“大三角”,尤其看重“滬鎮融合”,依托上海這座“高峰”隆起,對接上海龍頭資源,不斷提升區域經濟“海拔”。近3年來自上海的項目簽約數占比超過10%,涵蓋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裝備等多個領域。
航空航天產業是“滬鎮融合”的代表性產業。以上海商飛的C919大飛機為例,鎮江提供了約90%的艙內飾件、50%的鋁材、50%的復合材料結構件和10%的零部件,以及通航運營、職業教育等配套服務。此外,上海第二機床廠、上海鑄造廠上世紀80年代遷至鎮江,成長為鎮江百億企業、農機行業龍頭企業沃得集團;魚躍、大亞、美樂等在上海設立了研發總部;丹陽多家眼鏡企業與上海依視路深度合作,共同擦亮了“丹陽眼鏡”的產業名片;金東、道達爾、麥格納斯太爾等外資企業均形成了總部或投資機構在上海、生產基地在鎮江的雙向聯動發展格局……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今年3月,鎮江在上海舉行產業項目集中簽約活動,20個來自上海及周邊地區的項目現場集中簽約,涉及航空航天、汽車零部件等領域,累計總投資165.2億元,且均與鎮江“876”創新引領工程發展方向高度契合。
兩個月后,沿滬寧產業創新帶科普聯盟成立,隨后發布涵蓋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共享科普資源清單近200項。聯盟的成立標志著長三角區域科普資源整合與協同發展進入新階段。鎮江科技企業借勢融入,與長三角創新主體開展深度技術對接與合作,為區域創新注入“鎮江動能”。
當前,“研發在上海,成果落地在鎮江”的“雙城記”不斷上演。“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在這里設立研發中心,有利于企業引進包括海外人才在內的高端人才,攻關基礎材料研發,鎮江的研發中心承擔著應用測試的重任,兩者互補,形成從研發到現場工藝,再到生產的緊密協同流程。”正心谷資本合伙人、鎮江貝斯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厲成賓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現在是‘小巨人’,未來希望成長為真正的‘巨人’。”
融入“大戰略”,尋求并實現發展最優解
近年來,鎮江以“跳出鎮江發展鎮江”的宏大視野,深度融入國家區域發展大戰略,主動對接產業升級大趨勢,不僅深耕長三角,更將目光投向粵港澳大灣區。
鎮江招商地圖上,與大灣區城市的互動日益熱絡。僅今年1-6月,鎮江新簽約項目中來自大灣區的就有20個(占比7.5%),總投資約115億元(占全市9.9%)。一批批優質項目加速落子鎮江。
當下,雙方合作愈顯活力。涉及數字經濟、汽車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領域的灣區企業,逐漸成為鎮江推進產業強市戰略的支撐。落子鎮江的瑞萊生物項目正加速推進。當鎮江廠房接入深圳創新引擎,兩地政策紅利疊加釋放,“精準落子”奏響了珠三角、長三角協同發展的“和弦”。
產業耦合,鏈接灣區創新動能。大灣區的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全球領導力,涌現出了眾多全球標桿企業。數據顯示,鎮江數字經濟產業項目近3成來自大灣區。尤其是華為等頭部企業的落戶,顯著加快了鎮江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進程。
不僅如此,近年來雙方合作領域呈多元拓展,來自大灣區的汽車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諸多領域項目,與鎮江“四群八鏈”高度契合。 金斯瑞生物是全球重要的生命科學研發與生產服務提供商,自2016年落地鎮江以來不斷追加投資,2022年其關聯公司蓬勃生物在鎮江投資。今年一季度,蓬勃生物追加投資1300萬美元,蓬勃生物抗體藥及基因細胞治療藥物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加快推進。
深圳作為對接大灣區的“橋頭堡”,與鎮江互動頻繁。鎮江每年在深圳舉辦招商活動,推動“鎮深合作”走深走實。今年6月19日至22日,市政府主要領導遠赴深圳拜訪企業,加快推進簽約項目、積極對接在談項目,并在現場召開全市項目招引工作視頻會,彰顯了鎮江拓展開放、踐行一線工作法、搶抓產業機遇的堅定決心。
駐點前移,以“鎮江所能”精準結對“央國企所需”,則讓商機更近一步。今年3月,市國際投資促進中心主任許峰帶著“央企招商先鋒”的新使命,常駐北京辦公,密集拜訪商務部投促局、央企協會、北京江蘇商會等機構。這種“駐點深耕”的模式,進一步打開了鎮江與京津冀地區的合作通道。
主動擁抱國家戰略、融入區域協同大棋局的戰略自覺,為鎮江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提供了更高能級的競爭平臺,產業升級因此獲得寶貴機遇。一批批優質項目加速落子,成為鎮江經濟的新增長點。僅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總投資1158.8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外資項目比重超過8%,新入庫列統投資200億元。(朱婕 鄧蘊影)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