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數貿會:插上數字“翅膀” 解鎖文化產業新玩法
第四屆數貿會上,不僅能近距離感受機器人、低空飛行等硬核科技,還能體驗到AI等新技術與文化產業相結合所迸發的多重魅力。
荔枝新聞中心記者郭藝說:“ 借助科技的力量,我對琵琶也好像無師自通了,而且每個人彈奏的曲調都不一樣,它會根據我的手勢節奏進行調整。”
浙江音樂學院學生黃舜杭說:“這邊是敦煌石窟仿制樂器互動博物館,我們引入了聲音感應、動作識別,以及視覺生成的技術,讓觀眾通過觸摸、彈撥,沉浸式體會那個時代的聲音,真正聽見這些壁畫上沉默的古樂器。”
虛擬古樂器吸引許多觀眾前來體驗,燦爛的敦煌壁畫則在隔壁以聲光電的形式立體呈現,令人震撼。整個數字文娛展區,像這樣的趣味體驗隨處可見:5G、VR大空間競技游戲讓玩家放下電腦,沉浸式對戰;AI動態恐龍時刻給人回應,仿佛電子寵物;動畫IP蘇東坡化為數字人,與參觀者談古論今……交互,成了數字時代文化產業的“流量密碼”。
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杰說:“這個數字人的‘蘇東坡’,其實不光是制作,它還有一種傳播手段的變化。以前動漫單方面在釋放信息給我們,現在做到了相互交互的行為。”
數字技術不僅讓文化遺產活起來,也讓文化產品更具有“可得性”。在江蘇展區,紫砂壺帶著數碼“身份證”而來,通過數實結合創新電商平臺,拉近了消費者和藝術品之間的距離。
江蘇卓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務部商務經理葛林森說:“每一把紫砂壺從無到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在上面都可以查詢得到,紫砂壺實物和數據版權兩個東西捆綁在一起。”
近年來微短劇市場爆發式增長,到今年7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到6.96億。不少專業公司來到現場,他們告訴記者,通過微短劇+文旅,龐大的用戶流量正轉化為線下生產力。
詳情請見:https://m.jstv.com/news/2025/9/26/1421215985592139776.html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