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顆粒歸倉到精神豐盈
秋分時節,鎮江的稻田里金色波浪翻涌,葡萄架下綴滿紫玉珠璣,塘中河蟹活力滿滿……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步履已至。當“汗滴禾下土”的辛勞轉化為“稻谷滿倉”的喜悅,豐收節成為農耕文明的當代儀式。這種儀式感不但強化了糧食安全“國之大者”的共識,也讓更多人體悟“一粒米千滴汗”的精神豐盈。
豐收密碼是科技賦能傳統農業蝶變。走在鎮江經開區的高標準農田間,無人機巡田、智能灌溉系統已成為“新農具”。鎮江農科院研發的“鎮稻”系列品種,讓畝產和口感雙提升;句容戴莊村的有機農業實踐,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現實。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意義,不僅在于豐產豐收的現實價值,更全景展示了科技融入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的成果。
文化豐年是千年農耕煥發新彩。從揚中河豚美食推廣季、到寶堰干拌面與米酒的非遺展演,從句容白兔草莓節、丁莊葡萄節,到丹陽季子廟農事節……豐收的背后,是千年農耕文明的脈絡。一場場精彩的農事活動,讓千年農耕文明,在新時代回溯與傳承,更讓傳統農事活動煥發新生。
豐收節不僅是農民的節日,更是城鄉對話的窗口。《千年江南 四季鄉約——鎮江農業休閑旅游精品線路推介》的發布,讓城里人找到了游玩鎮江鄉村的季節“最佳選擇”;為卓越“新農人”、優秀“新農人”頒發證書,是對“新農人”的肯定,“新農人”們也讓“優質農產品”“精彩游玩地”等特色串珠成鏈,助力城鄉雙向奔赴。
站在第八個豐收節的時間節點回望,新時代的鎮江正用行動詮釋“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的深刻內涵。從“會種地”到“慧種地”,從“賣產品”到“賣風景”,從“單打獨斗”到“鏈式發展”,鎮江沃野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相信,在這片不斷邁向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的熱土上,農民的腰包會更鼓、笑容會更甜,農業必將成為更有奔頭的產業。(周迎)
責任編輯:董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