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聽·見|租房新規托起異鄉人的“安居夢”
今后,“提燈定損”、甲醛房、虛假房源等租房亂象有了針對性的治理規范。
9月15日,《住房租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首部專門規范住房租賃的行政法規。《條例》重點圍繞規范市場秩序、保障租賃雙方權益和強化監管等內容作出規定,相關話題引發網友熱議。
租房,是無數城市奮斗者不得不面對的“社會考題”。數據顯示,我國城鎮租房人口超過2億,部分一線城市租房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已達40%以上。然而,與龐大需求極不相稱的是,長期以來租房市場猶如缺乏規則的“叢林地帶”。
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在租房上踩的坑:虛假房源信息泛濫,租金說漲就漲,押金退還難,合同暗藏霸王條款……部分房東或中介機構利用信息不對稱,以各種借口侵害租客權益,讓租房之路布滿“荊棘”。尤其是對于剛剛走上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維權之路道阻且長,讓不少人感到有心無力,只能無奈地吐槽一句,“步入社會的第一頓‘毒打’是租房帶來的!”
凡此種種,折射出行業的粗放發展與管理機制的相對落后。從制度上規范市場秩序,將矛盾糾紛化解在源頭,顯得尤為迫切。
《條例》的實施無疑是住房租賃市場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細看新規內容,一大亮點是將交易各方細分為個人出租人、住房租賃企業、住房租賃經紀機構、網絡平臺經營者四類,實施差異化監管。并在居住環境、租賃關系、資金安全、糾紛解決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可以說,每一條都精準切中住房租賃市場中的突出問題和“痛點”。
對于廣大租客來說,讓人憂心卻難以察覺的“串串房”“甲醛房”如今有了明文規定。《條例》要求,用于出租的住房,應當符合建筑、消防、室內裝飾裝修等方面的法規和強制性標準,不得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再比如,過去房東為了多收租,將房屋隔出多個空間,或將廚房、衛生間、地下儲藏室等非居住空間用于出租,新規中對此都作了明確禁止,從源頭上遏制了違規房源流入市場。在合同規范方面,《條例》要求租賃合同必須明確押金數額、返還時間及扣減情形,除約定情形外房東不得無理由扣減,堵住了“押金說扣就扣”的行業漏洞。
對于新規,不少網友紛紛點贊,認為這是租房市場的一場“及時雨”,為租客們撐起了權益的保護傘。有網友留言道:“以前租房總是提心吊膽,生怕遇到各種陷阱,現在有了《條例》的保障,心里踏實多了。”“一個人在陌生城市有了歸屬感!”還有網友表示,新規的實施讓租房市場更加透明,對于促進社會公平和諧具有積極意義。“那些年被房東‘黑’掉的押金,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扣費理由,那些讓人憋屈到想哭的租房糾紛……終于有法可依了!”
法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以法治力量根治亂象,將為更多人“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保駕護航。當合同怎么簽、押金怎么退、維修誰負責都有章可循,整個住房租賃市場才會朝著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社會多方的共贏。
此心安處是吾鄉,租房看似事小,卻事關不少懷揣夢想遠離家鄉、渴望在城市扎根的異鄉人的切身感受。租房新規的落地實施,不僅為租房市場劃定了清晰的規則邊界,更傳遞出一個強烈的信號:每一個在城市中奮斗的個體,都值得被尊重與呵護。
詳情請見:https://review.jschina.com.cn/tingjian/202509/t20250918_s68cbeeb3e4b087087e458628.shtml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