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協同”深化校企合作 “紅帆領航”共謀發展藍圖
金山網訊 一場校企交流會議背后,是鎮江船舶海工產業鏈與高校科研力量的深度融合。
近日,中船動力鎮江有限公司與江蘇科技大學開展交流合作,共同探討船舶動力裝備的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合作路徑。
這次交流是2025年鎮江高新區與江蘇科技大學開展“雙高協同”工作試點和“紅帆領航·鏈通高新”先鋒行動的重要內容,旨在通過校企合作破解船舶海工領域的技術難題,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打造產教學研協同發展的新模式。
近年來,江蘇科技大學和中船動力鎮江有限公司圍繞船舶新型低碳動力開發開展了廣泛的平臺、團隊共建和人才聯合培養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先后獲批共建省級產業化人才攻關聯合體、重點實驗室、概念驗證中心和卓越工程師學院能源動力分中心等高能級平臺,共同設置開展“船舶柴油機國家級一流課程”“江蘇省卓越工程師2.0專業”國家級青年人才引育、專業型博士校企聯培等育才計劃。目前,依托江蘇科技大學重裝實驗樓、中船鎮柴試驗基地建設,校企雙方正積極推動“綠色低碳發動機試驗平臺”的協同共建工作,共同促進校企產學研合作深度融合,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和低碳能源產業發展需求。
江蘇科技大學能動學院院長陳代芬教授表示,校企雙方不僅同根同源,而且具有同區域、同產業服務面向的優勢。“船舶動力是船舶的心臟,技術含量高,處于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是國之重器。校企雙方將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積極落實‘雙高協同’各項任務,推動融合發展走實走深。”陳代芬介紹,雙方聚焦船舶新型低碳動力領域,帶頭踐行實驗室、產業化人才攻關聯合體、概念驗證中心等科研平臺和創新團隊的校企協同共建新模式。依托省級卓越工程師學院、產教融合基地共建,積極探索專業型研究生校企聯培試點改革。共同開展甲醇/氨燃料動力關鍵技術攻關,促進高水平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創新資源共享,并取得了明顯成效。
下一步,校企雙方將持續深化“黨建鏈+產業鏈”雙鏈融合機制,圍繞企業優勢產業鏈需求與學校優勢學科技術成果精準對接,進一步加強組織協同與資源共享,促進黨建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為船舶動力產業創新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
記者了解到,今年7月,鎮江高新區等18家省內高新區和37所高等院校被列為全省“雙高協同”試點單位。為落實“雙高協同”工作部署,鎮江高新區圍繞“船舶海工與高端裝備”產業方向,與江蘇科技大學、江蘇大學、江蘇理工學院3所高校的11個重點學科開展協作,成立工作專班,明確建設方案,細化分解年度目標任務,積極提升鎮江高新區產業新賽道發展能級。
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鎮江高新區與江蘇科技大學共建了“先進船舶海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卓越工程師學院工程師技術中心”等高能級創新平臺, 聯合江蘇大學開展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概念驗證中心、重點實驗室建設,與江蘇理工學院聯合實施“國家技術轉移中心高新區分中心”“微校區”等平臺建設。統籌推進校企技術對接,發放需求征集表80余份,組織開展校企對接活動30批次,達成校企合作意向24項,擬新增項目研發投入1.3億元。“雙高協同”工作的開展,將以“有組織科研+有組織轉化”模式,推動校企合力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培育一批優秀人才、轉化一批創新成果,為鎮江高新區“三區一高地”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姜萍 通訊員 王冰清 張許佳)
責任編輯:龔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