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鎮江:以“精”賦能農業現代化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日前,江蘇省鎮江市辛豐鎮中心村的20畝越光水稻迎來收割時刻。金黃的稻穗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迷人光澤,田間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作為農業領域的“明星產品”,越光水稻去年試種初獲成功,今年5月初,中心村也開啟了有機生態種植模式的探索。這場“試水”之舉,正成為辛豐鎮邁向農業現代化的生動寫照。
有機種植提品質 精耕細作“結金穗”
在中心村這20畝越光水稻近120天的生長周期里,全程都有時代楷模趙亞夫及其團隊進行悉心指導。水稻以米糠、菜餅等有機肥為養分,堅持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在純粹的有機生態環境中自然生長成熟。據預估,這批水稻畝產約500斤,雖低于傳統水稻產量,但其市場售價是普通大米的3倍以上,經濟價值大幅提升。
“有機種植不僅保證了稻米的品質,更讓村民的收入實現了翻番。”中心村黨總支書記王青算了一筆經濟賬:傳統水稻畝產1200斤,按每斤1.3元計算,畝收入為1560元;而越光水稻畝產500斤,收入預計可達3000元,扣除相對較高的有機肥成本后,凈收益仍高出40%。
農田改造固根基 散田整合“煥新顏”
農田是農業發展的根基所在。近年來,鎮江市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散田變整田、小田變大田”的改造方式,將零散的地塊整合為集中連片的優質耕地,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整齊劃一的田塊不僅便于機械化作業,而且完善的灌溉與排水設施,能讓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獲得精準的水分供應。
“過去灌溉全靠‘老天賞飯’,現在溝渠相連、泵站配套,干旱時能及時灌溉,洪澇時能迅速排水。”村民們紛紛感慨道。據了解,辛豐鎮近一年來新建泵站1座、涵閘3座,新建溝渠8.12公里,新建機耕橋一座,新建3米寬道路7.12公里,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機械化作業效率,為農作物穩產增收提供了堅實保障。
科技助力提效能 無人機“飛”出新圖景
“以前人工噴淋農藥,兩個人得花上兩天時間,現在用無人機兩個小時就能輕松搞定!”村民殷師傅熟練地操控著無人機在田間盤旋,按照預設航線進行農藥噴灑和施肥作業。科技賦能不僅讓作業效率大幅提升,而且通過精準施藥,減少了30%的農藥用量,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
目前,辛豐鎮無人機防治病蟲害覆蓋率達90%以上,實現收割機全覆蓋,耕種收全程機械化。從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到如今的“機械解放雙手”,科技貫穿了農作物播種、管理、收割的全鏈條。
人才培育強引擎 新農人“種”出新希望
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在于人才。近年來,辛豐鎮積極推動新農人培育工作,大力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培訓,為農業發展注入“智慧活水”。目前,全鎮已培育新農人十余人,累計共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200余次。
今年,小溫家庭農場種植的白草莓深受市場歡迎,這是該農場首次嘗試種植這一品種。“新品種的引進得益于市農科院專家團隊。去年區農業農村辦公室邀請專家到田間進行指導,建議我們引進白草莓品種,并詳細講解了種植技術,拓寬了我們的種植思路。”小溫家庭農場負責人溫朝利說道。
從種好傳統農田到實現智慧種田,再到積極培育農業人才,辛豐鎮農業現代化的腳步正越走越穩、越走越遠。在未來的發展中,辛豐鎮將繼續加大對農業的投入,不斷推進農業生產方式創新和人才培養,努力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目標。(於穎 夏文婷)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