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發布“大就業”工作方案 全力打造“就業+”共融互促新模式
金山網訊 為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持續健全就業促進機制,日前,市人社局印發《構建互融共促“大就業”工作格局實施方案》的通知,旨在充分發掘發揮各業務板塊在促進、支撐、驅動、保障就業等方面的工作潛力與優勢,全力促進就業創業與人才引培、社會保障、技能培訓、勞動維權、人事管理等業務板塊融合,打造“就業+”互融共促新模式,為高質量充分就業注入新動能。
圍繞就業優先,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和針對性舉措。
在推進就業創業與人才引培深度融合方面,方案提出,協同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深入實施大學生“聚鎮”和青年人才“歸雁”計劃,全年計劃引進培養大專學歷以上人才4萬人,實施就業見習質量提升行動,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來鎮留鎮就業創業;突出人才引領創業帶動就業,搭建人才創新創業平臺,舉辦中國·鎮江國際菁英創業大賽,促進優質人才項目參賽落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攜帶科技成果離崗創業,把創業帶動就業規模質量作為各類人才項目評審舉薦的重要評價指標,充分激發人才項目的就業拉動效能;全面優化人力資源開發配置,持續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就業促就業行動,有效促進勞動者市場化社會化就業。
在推進就業創業與社會保障深度融合方面,方案提出,推進社保經辦與用工服務聯動,打通數據壁壘,促進互聯互通,推進養老、工傷、失業三險同參,實現就業登記、社保參保登記業務聯辦,新辦企業在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手續時,及時跟進開展用工保障服務;推進社保擴面與新增就業互促,實施“全民參保”精準擴面行動,加強政策宣傳,推動“數據找人”,強化擴大就業和社保擴面提質有效銜接,力爭全年新增參保4.2萬人,聚焦被征地農民、退捕漁民等重點群體,推進社保兜底政策與就業培訓、創業服務無縫銜接;推進社保和就業服務平臺互融,在社銀合作網點拓展就業管理服務功能,推進“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和社銀合作網點融合,更好滿足群眾“就近辦”“多點辦”需求。
在推進就業創業與技能培訓深度融合方面,方案強調,提升培訓就業關聯度,動態發布補貼性職業培訓目錄、緊缺型職業(工種)目錄和“四群八鏈”主要職業(工種)目錄,引導培訓資源向市場急需、企業生產必需等領域集中,提升培訓后就業率;構建全方位培訓體系,實施職業技能培訓分類推進行動,聚焦重點群體精準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崗定向培訓和創業培訓,全年計劃開展補貼性培訓2.5萬人次,有效貫通培訓資源與崗位需求,提升職業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優化技能人才評價,健全完善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三位一體”多元技能人才評價體系,促進評價結果與就業工作有機銜接,提高就業競爭力和穩定性。
在推進就業創業與人事管理深度融合方面,方案提出,加大事業單位招聘力度穩就業,穩定擴大事業單位招聘高校畢業生規模,實施優秀應屆大學畢業生定崗特選計劃,拓寬高校應屆畢業生基層就業空間;延伸人事考試服務觸角促就業,及時發布考試日歷,為畢業生爭取更多求職時間,創新服務模式,在大型考試場外發布高質量市場就業崗位信息,切實便利考生多渠道擇業就業。
方案強調,推進就業創業與勞動維權深度融合。維護權益保障公平就業,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為求職就業提供良好市場環境,深入開展根治欠薪行動,加強失信聯合懲戒,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牽手仲裁優化就業服務,實施就業幫扶和仲裁維權牽手行動,聯合開展送政策、送用工、送培訓、送服務“四送”活動,宣傳推廣爭議調解典型案例經驗,指導用人單位依法合規用工,引導勞動者理性維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穩定就業,推動和諧勞動關系建設,督促指導用人單位自覺履行用工主體責任,切實維護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促進多渠道靈活就業,及時發布人力資源市場工資價位信息,引導勞動者穩定就業。
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構建“大就業”工作格局是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關鍵舉措和重要抓手,人社部門將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細化方案舉措、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 鼓勵積極探索工作融合的創新案例,努力創造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為促進鎮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人社力量。(曹雨柔 古瑾)
責任編輯:王雪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