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門以辦理人大代表建議為契機全力護航實體經濟 產業強市,鎮江加速向“實”而行
金山網訊 伴隨典型案例解讀和先進做法分享,一場“雙碳”培訓在現場約200家工業企業負責人中間掀起“頭腦風暴”。不久前舉行的全市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專題培訓會,聚齊了全市年用能3000噸標準煤以上的工業用能大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督促工業企業加快運用先進適用節能技術裝備,提升能效水平,助推綠色轉型。
經歷思想洗禮和理念革新,不少在場工業企業負責人很受觸動,“要積極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企業戰略規劃,謀劃減碳降碳路徑,加快推動節能降碳、提質增效。”
這是我市一以貫之致力服務實體經濟的生動縮影。長期以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產業強市戰略,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全力服務、鼓勵、支持企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更大力度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進一步穩定企業預期,提振市場信心。
今年年初召開的市九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嚴榮華代表提出《關于進一步夯實服務實體經濟基礎的建議》。以辦理代表建議為契機,市工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部署要求,堅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兩手抓,聚焦強鏈補鏈延鏈,加快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需要持續鞏固制造業的“頂梁柱”作用,高質量推進制造強市建設。著力強化鏈群壯大,我市已制定《制造強市鎮江行動方案》,大力開展產業鏈上下游對接,統籌推進改造升級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鞏固提升船舶海工、高性能材料、新型電力裝備等優勢產業,培育壯大醫療器械和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8月,四大產業集群完成應稅銷售2657億元,同比增長6.4%。八條重點產業鏈完成應稅銷售2265億元,同比增長8.5%。
錨定項目突破,工業戰線一面抓緊推動技改“加速器”持續發力,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一面推進新投資新項目加快落地,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支撐,加快構建富有鎮江特色的先進制造業體系。1-8月,全市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7.8%,列全省第3。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3.7%;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8.4%,列全省第3。
優質企業是制造業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的重要標志。全力培育優質企業,夯實龍頭骨干企業基座,我市實施“百企領航”“千企升級”,緊盯33家應稅銷售30億元以上制造業企業,分產業鏈建立培育庫,引導企業在規模壯大、創新引領、綠色發展、品牌打造、市場拓展等方面持續提升,帶動產業鏈生態做強做優。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大力推進分類梯度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數字綠色轉型、要素資源保供、質量品牌提升、發展環境優化六大行動,持續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培育體系。目前全市已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家,持續激發創新主體的創造活力。
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正為鎮江實體經濟插上智慧的翅膀。今年1-8月,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智改數轉”項目335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鏈主營業務收入455.18億元,新增星級上云企業71家,標桿創建企業13家,4家企業通過省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認證。
當前,全市工業經濟總體運行平穩,但下行壓力增大。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全市多措并舉助企紓困,通過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全年計劃降低企業經營成本100億元以上,全力以赴穩增長穩預期、解難題補短板。
日前,全市工信系統全面開展“百人進千企”專項服務行動:市縣聯動,市級對應稅銷售百強企業、省級重大工業項目、市級重點技改項目等三張清單企業,實行“一對一”掛鉤精準服務;區級實現本地區規上工業企業、重點項目全覆蓋。“我們將定期聯系,及時跟蹤著力協調解決突出問題,按照‘首接負責、分責辦理、限時辦結’的原則,建立問題辦理清單,實行銷號管理,助力企業心無旁騖搶訂單、忙生產,實現增產增效,全力護航實體經濟行穩致遠。”市工信局黨委書記、局長李莉珺表示。(記者 陳志奎 通訊員 陳越)
責任編輯:王雪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