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高,茶葉質量還穩定 茶葉加工電氣化,真香!
金山網訊 春意濃,茶飄香。在丹陽市丹北鎮管山村海燕生態茶園里,錯落有致的茶樹沐風呈秀,嫩芽裹著晨露在茶農的指尖跳躍。
“入春以來,雨水適量,茶葉產量足、香氣濃?,F在大批客戶采購下單,每天供貨大約600斤。”4月10日,海燕生態茶園負責人管海燕,與前來服務的丹北供電所臺區經理殷水平分享產銷兩旺的好消息。
海燕生態茶園成立于2012年,由原先20畝擴大至如今的150畝。3月中旬至4月底是采茶加工的黃金時期,要在最好的50天里搶出新鮮茶葉。每逢采收旺季,管海燕都會聘請70余名工人采茶。
管海燕介紹,以往加工茶葉都是人工搭配老式設備通宵運轉。“比如早晨采摘的茶葉表面有露水,全是平鋪在地面散發水分,地面有潮氣,不僅不利于茶葉干燥,還可能影響口感;去除水分后要立即殺青,殺滅茶葉活性酶,避免茶葉氧化變色,需倒入高溫的殺青筒翻炒,殺青筒超負荷運轉后容易發生溫控失靈故障,翻滾的茶葉會因設備超溫導致脫水,辛辛苦苦采摘下來的茶芽會全部報廢,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
老式設備容易發生故障,管海燕曾多次向供電所求助。因為義務搶修次數多了,殷水平摸清了設備故障的原因,于是為茶園制定了全電化生產方案,“用電可靠性高,茶葉質量還穩定。”
今年3月底,海燕生態茶園的加工車間新增3臺攤涼機、2臺恒溫殺青機、1臺回潮機、2臺烘箱等。從攤涼到殺青、理條、成形、烘干,所有加工步驟實現電氣化,“全電制茶”一氣呵成。
設備增加了,茶葉加工對電力的連續性、穩定性依賴度提高。4月6日,供電所測算發現:茶園總體用電容量達到120千瓦,超出茶園100千瓦的容量,急需增容。
當天,殷水平主動聯系管海燕,幫助她通過“網上國網”客戶端提交增容申請,結合茶葉加工高峰期用電需求將其原先的100千瓦用電容量擴增至160千瓦。第二天收到增容申請后,丹北供電所技術員蔣利平就前往現場勘察、確定供電方案,特別為茶園用電單獨使用電表進行計量,防止因為用電量大,發生電表故障。
考慮到茶園加工車間因當地拆遷進行移位后距離臺區變壓器較遠,為確保供電可靠性,供電所為茶園架設2檔400伏低壓線路。從增容申請到驗收接電,全程僅用2天。
“春茶采制關乎茶農的經濟收益,丹陽全市共有茶葉種植面積1.5萬畝,涉及茶企380家。”丹陽三新供電服務公司負責人陳宏彬介紹,為保障生產用電,當地12個供電所一方面對涉及生產的臺區線路進行巡視維護,同時組織人員主動上門服務,了解客戶用電需求,檢查客戶的用電設備,建立24小時聯動機制,隨時處理用電故障,“服務發展電力先行,我們提前收集茶農新裝增容等用電需求,全力保障茶季供電。”
海燕生態茶園里,茶農們手挽茶兜,將茶芽收入其中,隨后送上全電生產線。“以前一天最多加工100斤茶葉,炒出來的成色參差不齊?,F在通過全電化生產線加工的茶葉葉形整齊美觀,色香味俱全,根據訂單,一天加工600斤。”管海燕的笑容里盛滿收獲的喜悅。(朱婕 通訊員 吳啟超)
責任編輯:葛鈺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