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疫”不容辭的交通守門人
金山網訊 3月21日,伴隨著風雨的倒春寒,讓人感覺格外陰冷。疫情的“倒春寒”,更讓鎮江交通人再次堅守在各個交通查驗點,織密疫情防控網,嚴格落實“3+11”健康管理,風雨無阻,當好城市“守門人”。
隨身攜帶咽喉糖的“煙嗓子”
“你這種情況,是需要做落地核酸的,請你配合我們的工作……”21日上午10時30分,在G42滬蓉高速鎮江出口,57歲的夏旭初當天已經在班3個小時,記不清說過多少話。引導秩序、解答疑問、部門對接……“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協調衛健委、公安等部門做好相關工作,還有現場的一些政策解釋。”
作為市交通執法支隊副支隊長,老夏已經連續3年參加交通防疫工作,每一次都沖在最前面,成為守在現場時間最長的那一個。根據疫情發展的變化,相關防疫政策也在隨時調整。支隊服務窗口每天都要面對數以千計的問詢,交通道口的查驗也需要不厭其煩地耐心解釋。連軸轉的工作強度,讓老夏成為現場出了名的“煙嗓子”。
老夏的口袋里,有兩樣東西必備,一個是礦泉水,一個是胖大海枇杷糖,“省時間,每天到現場來回跑,渴了就喝點,嗓子疼得厲害就吃顆咽喉糖。”嘶啞低沉的聲音,依舊有力。說話間,老夏又冒雨來到道口。
高速口的車輛,很多是重型卡車,車身有2米多高,現場環境噪音大,不大聲說話根本聽不清。“這兩天下雨,聲音更得大,實在聽不清,還得爬上駕駛室旁,進行查驗。”老夏告訴記者,仰著脖子、扯著嗓子喊都是日常,“現在去醫院也不方便,大家都很辛苦,扛扛就能過去。”風雨中,老夏胸前的黨員徽章熠熠生輝。
31小時“連軸轉”的戰疫急先鋒
消毒通風、擦拭簽字筆、整理承諾書……21日5時45分,市公路中心的黨員經東像往常一樣,提前15分鐘來到鎮江站南廣場出口查驗點,做好旅客出站準備工作。“第一班車次乘客即將下車,要把查驗準備做在前頭。”
按照三班運轉工作安排,經東有固定的休息時間,可任何一個不是他值班的時間點里,常常能在現場看到他的身影。因為政策隨著疫情發展不斷調整,前幾天,一直到將近零點才完全確定。當晚正好是經東值班,他在現場迅速理解最新政策并進行調整布置,“但是第二天值班的人,一早到現場,可能還需要一個理解消化的過程,可火車不等人,乘客隨時會有。”
因為家里離火車站很遠,經東決定當晚不回家,直接回到單位仔細吃透政策,休息了片段,第二天5點又匆匆趕到火車站南廣場出口,配合當班人員,一起做好現場防疫檢驗工作,一直到中午12點,“連軸轉”了31個小時的經東,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
作為全市疫情防控的重要關口,火車站南廣場嚴格按照防疫要求,認真落實佩戴口罩、體溫檢測、“雙碼”核驗、信息登記、文明引導等工作,不可避免會遭遇一些乘客的不理解。
“你這種情況要做核酸,實行‘3+11’健康管理措施,請配合。”現場,經東對一位行程碼帶星的旅客耐心解釋。經東說,旅客急著趕路,登記信息難免會產生抵觸情緒,還有因為手機運行慢或者需要重新申領健康碼,嫌麻煩、耽誤時間,說話有些難聽。“這個時候尤其要講究方式方法,一定要好言相勸。”說話間,他的手機響了起來。原來,因為母親身體不好,需要他幫忙去配藥。經東隨即打電話給哥哥,請他幫母親配好藥送去,自己轉身繼續投入到抗疫工作中……
貼心叮囑的“愛心宣講”
高鐵鎮江南站里,因為疫情防控的再次升級,現場重新布局,確保將體溫檢測、“雙碼”核驗、信息登記等落實到每個旅客身上。
老家在北京的市綜交中心工作人員雷湘臨,已經好幾個年頭沒有回去過。每一次的疫情防控現場,都有她的身影。
“您回家后一定要和社區報備,執行‘3+11’健康管理措施”。現場,一名來自安徽的旅客,不配合登記,對政策表示不理解。糾纏之下,雷湘臨細膩的嗓音配上標準的普通話,如春風般地較好緩解了乘客的焦躁。
記者了解到,針對因形勢變化不斷調整的一線疫情防控政策,中心黨總支組織了一支12人的“愛心宣講小分隊”,每日學習最新防控舉措并培訓值班人員。“除了交通查驗點的防控規定,我們還將社區管控措施爛熟于心,做到鎮江南站交通查驗點嚴而有序、暢而不漏。”雷湘臨說,有些旅客對防控政策不理解,或因核酸檢測時間等待過長而產生焦躁情緒,“愛心宣講員”會用愛心和責任心及時安撫旅客的情緒,保障防控工作的平穩順利。
幫助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操作,遇到懷抱嬰兒的母親,立即上前幫忙搬運行李,為轉運的旅客免費送上礦泉水……除了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市綜交中心“剛柔并濟”,設置黨員服務臺,為來往群眾提供幫助,用暖心的舉措守護旅客的回家路。(曾海蓉 李錦)
責任編輯:鄧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