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e支教 大愛中國行” 情況介紹
這是一個打破傳統支教模式,運用網絡和新媒體手段,改善西部教學環境的探索,能夠長期地、有計劃地讓西部的孩子共享豐富教學資源,用愛心拉近東西部之間距離的探索,以及可復制性的一個實踐。
打破傳統瓶頸 探索支教新模式
2015年,大學生向我們求助,他們在偏遠山區學校支教過程中發現當地明明很缺師資,但是很多學校又不希望大學生暑期支教。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到甘肅清水縣的山區小學進行調研,發現傳統支教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大學生的專業性不夠;二是很難和當地課程對接;三是大學生本身的食宿和安全性造成當地負擔;四是由于暑期支教時間短,往往是一種陪伴模式,剛剛和孩子培養出感情就要面臨分別,會對當地孩子造成傷害;五是相關部門嚴禁暑期組織學生補課等諸多方面造成了傳統暑期支教的尷尬局面。
根據這一情況,我們開發了 “金山e支教 大愛中國行”項目,通過在偏遠地區搭建多媒體教室的形式,組織鎮江優秀的師資力量,根據偏遠山區學校的需求,為其量身開發課程,通過鎮江的演播室進行課程輸送,并對當地的老師、家長、志愿者增能的方式,達到長期有序的網絡支教模式,從而改善當地的教育環境的目的。
量身定制課程 社會資源大聯動
在西部偏遠地區的學校,由于師資力量的缺乏,很多學校往往無法開設素質類課程。針對這一情況,根據每個學校不同的特點和需求,為其量身定制課程。區別于一般的網絡課程,一是有針對性,根據對方所需求開發課程;二是專業性,我們聯合了多所學校的優秀教師,都是在行業內有豐富教育經驗的教育工作者,保障了課程內容的專業性;三是通過網絡在線互動,定期檢驗學習成果,根據所學情況及時糾正溝通,增加互動性,使教學更有效率;四是提供所需課程用具,由于經濟等原因,偏遠地區的學校采買教學用具比較困難,我們根據課程內容提供對應的教學用具,郵寄至當地學校。
通過網絡報道,募集了各種社會資源,對活動產生了強大的推進作用:愛心企業線上線下活動的捐贈、專業老師的踴躍報名、社會團體對教學用具的認領、邀請山區學校的老師來鎮江學習等等,活動從線下發展至網絡,又通過網絡延伸至線下。通過網絡,引發了線上線下愛心的大聯動。
當地老師增能 提升造血能力
在前期調研和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受到種種限制,當地老師本身對素質教育這一塊就相對缺乏。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著重對老師進行增能,通過對老師的指導,從而改善當地的教育環境。
我們在活動中還發現,當地老師的教育觀念、老師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方式、以及留守兒童的心靈關懷等方面還相對比較落后,我們根據所了解情況,聯合教育專家及國家級心理咨詢師,有針對性地對當地教師、家長和志愿者進行輔導,確保孩子有一個優良的成長環境。
四年來, “金山e支教 大愛中國行”項目已經開展了“隴上行”“西藏行”“新疆行”“青海行”等子活動,為西部十所學校和一個教學點搭建了網絡教室。活動開展以來,從來沒有接觸過電腦的老師學會了用互聯網上課、從來沒有接觸過手工課程的孩子學會了自己動手扎染了一條圍巾、很少走出過大山的家長上了人生第一節心理課、很多人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協助我們活動的開展。當地教育環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我們的行列,百余家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報道,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和肯定,項目獲得首屆鎮江慈善獎、入選“2016全國百項網絡正能量專題活動”、獲得“江蘇省十佳青年公益項目”、“江蘇網絡公益十佳項目”等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費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