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加快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形成
培育“專精特新” 造就“隱形冠軍”
本報特約記者 陸萍 本報記者 崔寧華
現有員工50多名,去年實現銷售2500萬元左右。如果用以上數據來“掃描”鎮江科瑞制樣設備有限公司,顯然并不能發現什么,然而,當你了解了這家企業所在的行業,就會發現它的不一般。作為礦產品化驗制樣成套設備的專業生產廠家,該企業是《煤樣制備除塵系統通用技術條件》國標標準第一起草單位,擁有2項發明專利、36項實用新型專利;礦產品化驗制樣室智能除塵系統入選北京市節能低碳技術(產品)及示范案例推薦目錄;無人值守全自動制樣系統已進入實際應用階段,有望填補國內空白。
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鎮江科瑞制樣設備有限公司就是一家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的企業,憑借“一招鮮”在日趨細分的市場上取得驕人成績、甚至是行業領軍地位。
在丹徒區,像這樣的“隱形冠軍”企業并不少見。這與該區長期以來堅持實施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培養計劃密不可分,通過務實的作風、過硬的舉措、創新的手段,使得一批中小企業掌握了關鍵技術,打造出拳頭產品,提高了市場競爭力。正是這些具有高成長性、創新能力強、特色突出的“單打冠軍”和“科技小巨人”,為全區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
丹徒區現有省、市級“單打冠軍”培育企業15家;省、市專精特新企業5家;省、市科技小巨人企業4家。為了培育更多的“專精特新”企業,該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形成,制定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十條政策,促進科技項目發展的10條政策,更新了實體經濟產業項目招商引資的相應的經濟獎勵政策,修改了“長山計劃”的升級版,打造一批科技平臺,招引一批科技項目,轉化一批科技成果,培植一批科技企業,提升科技成果轉化市場化水平。與此同時,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加快構建寧鎮揚高校協同創新聯盟,為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江蘇海雷德蒙是一家專業從事綠色環保新能源技術產品研發和制造,服務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公司。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能源塔熱泵系統已成為業界標桿,獲得20多項專利。凝聚其核心技術的創新產品能源塔設備,不僅能在夏季進行散熱,在冬季還可以進行高效吸熱,其節省的電能是傳統空調的3倍以上。在該公司暖通工程師張思鳴看來,贏得這樣一個數值差,在于公司長期以來堅持“以創新為引領、以人才為支撐”的戰略思維,先后與南京工業大學、揚州大學、南師大、東大、江大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并建成了世界一流的通過國家檢測中心技術評定的全性能測試中心。正是擁有了人才與技術上的優勢,才使得企業在市場中占據有利地位。
為了鼓勵引導更多的中小企業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路子,丹徒區首先幫助企業從思想、眼界、行動上深入“對標蘇南”,瞄準“一流、實效、率先”,拼搶“高端、高新、高效”,積極提升企業發展熱度。其次,多舉措增強區域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加快構建產業發展和創業創新的金融支撐體系。一方面深化政銀企合作,加大對優質企業和優質項目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支持銀行、保險等各類金融業發展壯大,大力引進投資基金、股權基金、創投公司等金融機構落戶丹徒,推進國有平臺公司向市場化產業化方向轉型,支持政策性擔保公司發展,并落實企業上市激勵政策,引導企業加快上市步伐,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資本市場搶灘能力。
此外,丹徒區積極創優企業經營環境,進一步落實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政策措施,為企業發展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供給,提供人才支撐的軟環境,提供廉潔高效的法治環境、人文環境、誠信環境,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運行情況監測,及時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創業輔導、人才培訓、信息技術等優質服務。
責任編輯:費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