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邁入“優質化”新階段
從“治病”到“健康”的民生轉型——
金山網訊 我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至42.5%,人均預期壽命達80.61歲,提前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目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108元,為2009年的7.2倍;98.5%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服務能力基本標準……在9月21日舉行的“江蘇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宣傳月主題活動”中,我市衛生健康部門公布了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15年來的顯著成效,一系列關鍵指標反映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持續完善,百姓健康獲得感不斷增強。
自2009年國家啟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來,我市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推動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重心下移、資源下沉。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市丹徒區世業鎮調研時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為我市公共衛生服務發展指明方向。
鎮江作為全國醫改重要試點城市,始終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每年安排300萬元財政資金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目前,全市98.5%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服務能力基本標準,61.2%達到推薦標準,4成機構創成省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或省社區醫院。
15年來,我市始終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作為民生保障的重要內容,積極構建“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健康進家庭”的分級診療體系。截至目前,家庭醫生簽約覆蓋率已達46.2%,0-6歲兒童健康管理率連續兩年超過98%,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均超70%,老年人健康管理率提升至65%。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落實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載體。以黎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例,該中心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從2012年的70%提高至目前的93%,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多項突破:一般人群、重點人群及首診簽約率分別從零基礎提升至46.8%、85.7%和23.3%,藥品保障種類也從2類10種擴展至10類107種。
近年來,該中心還引入AI大模型賦能健康管理,通過健康掃描儀整合居民健康檔案與全市診療信息,實現現實健康問題識別、風險預警與干預建議生成,推動健康檔案“活”起來、健康服務“準”起來。
市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楊毅表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增進民生福祉、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工程。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推動基層醫療機構提檔升級,做深做實便民惠民服務,加快實現從“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型,持續推進公共衛生服務從“均等化”邁向“優質化”,為“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貢獻更多衛健力量。(記者 楊泠 通訊員 吳學亮)
責任編輯:董禮